当前位置: 主页 > 最新动态

永乐宫“走”出芮城,280余件文物“首秀”并州

2021-08-04 10:45 来源:
       汉白玉吕洞宾坐像、永乐宫三清殿鸱吻、3D打印技术原真呈现的《朝元图》……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从黄河畔远道而来。7月10日,“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一层与观众见面。
 
开展首日迎来众多观众
 
  北倚中条,南俯黄河,运城市芮城县的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是重要的黄河文化遗产。
 
  本次特展精选280余件展品,分为“煌煌巨制”“壁上丹青”“遗珍重光”和“观妙入真”4个部分,通过多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全面展示了永乐宫格局完整的宫廷式建筑、精妙绝伦的壁画艺术和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
 
  70年前,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进行勘查调查工作中重新发现永乐宫,其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各殿内的壁画绝大部分为元代的原作,它的重现震惊了世界。
 


三清殿琉璃鸱吻与三清殿琉璃正脊
 
  据策展人安海介绍,特展中80%以上的文物都是首次展出,也是迁建60多年来,首次对永乐宫的文化遗产艺术进行综合整理与诠释。总长近10米、重达1吨的三清殿屋檐顶端的琉璃构件首次走出芮城,一展恢弘气势。“虽然去过很多次永乐宫,但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与三清殿琉璃鸱吻平视,才真正看清它的艳丽色彩和华美造型。”前来参观的市民张雷说。
 
  来自北京的观众顾斌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在开展第一天便迫不及待前来一睹风采。他从几处龙的样式仔细分析。“这里看到的龙竖眉怒目,姿势凶猛,与清朝末期的龙截然不同,带有典型的元代艺术特色。”顾斌说。
 


“永乐宫的朋友圈”
 
  “什么叫必须看的展,就是‘永乐宫特展’,一个光看朋友圈就热血沸腾的展。永乐宫,在它身上仿佛有万丈光环。”太原本土的钢笔画家肖刚在微信朋友圈里感慨:“在700余年的璀璨时光里,其高超的壁画艺术、巍峨的宫殿建筑,一直熠熠生辉。永乐宫里,还留存有一项现代人创造的‘世界奇迹’。上世纪50年代,在毫无任何先例可考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完成的永乐宫整体搬迁工程代表了中国文博人攻坚克难、独具匠心、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漫漫长河中留下了无可复制的中国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三门峡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建设,举全国之力,十年为功,将处于水库淹没区的永乐宫从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时属山西永济县)整体搬迁到芮城县龙泉村,完成了新中国文物保护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此次特展专门从2000多页迁建记录中选取精华内容,再次展现当时迁建时的盛况。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筹备期间,工作人员从库房中意外发现一幅卷轴,内文是《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这是《正统道藏》的开篇经书。发现后,该件经文立刻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随即送往南京博物馆进行修复。
 
  “这部经书原本放置在永乐宫重阳殿西端的鸱吻内。经文用骈文撰写,其中提到永乐宫修建,与重建碑文中记载的内容一致,由此也说明这部经书是在修建过程中放进去的。”安海介绍,“这部经文从装裱方式到撰写方式都非常特别,有可能还要早于元代,它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
 
永乐宫三清殿东、西两幅壁画,通过3D打印技术,其规模和形制与实物一般。
 
  除这些首次露面的珍贵文物外,数字化也让永乐宫享誉世界的壁画得以重现。历经700多年的壁画经过数字化修复、3D打印技术和动画展示,让古人的生活场景跃然眼前。广大观众在现场扫描二维码,借助移动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走”进永乐宫,还可以从数字体验屏上刷新“永乐宫的朋友圈”,参与永乐宫与散落在海外的壁画“好友们”的对话,聆听它们对祖国的思念。
 
  “近年来,随着文物保护理念的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永乐宫在本体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保护及其成果的应用让永乐宫壁画‘观得其妙而入得其真’。永乐宫也在保护与传承中返璞归真,历久弥新。”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在开展现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