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最新动态 > 研究成果

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纯阳殿梁栿彩画构图与纹样试析

2020-09-08 10:27 来源:
摘要
  元官式彩画是宋、清官式彩画制度之间转变的关键环节之一,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纯阳殿的彩画是现存最能反映元官式风格的木构建筑彩画遗存。这批彩画在继承唐宋传统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构图模式和艺术手法,成为明清官式定型化彩画的先声。本文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尝试对这两座建筑中梁栿彩画的构图与纹样进行辨识和分析。

永乐宫三清殿、纯阳殿鸟瞰图
关键词
  永乐宫,彩画,元代建筑,官式,《营造法式》
  中国古代官式建筑有着特征鲜明的彩画装饰,其中宋、清两代的彩画制度与做法已载于宋《营造法式》(下称《法式》)和清《工程做法则例》,而承上启下的元、明两代却无官定彩画制度传世。其中元代官式建筑留存的实例寥寥,仅河北曲阳北岳庙和山西芮城永乐宫两处。修缮资料和现场勘查表明,永乐宫中轴线四座大殿的建筑彩画还有较大比例的元代遗存,其中三清、纯阳两殿彩画曾被王仲杰、柴泽俊等先生评价为现存最精美的元代建筑彩画遗存[1],可作为元官式高等级彩画的参考范本。这两殿的梁枋类构件表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彩画构图较精致,类型也较丰富,可作为永乐宫元代彩画的典型代表。

永乐宫三清殿内景
  自2018年5月开始,在永乐宫壁画研究院的协助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永乐宫的建筑与彩画展开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本文即试图从三清、纯阳两殿中梁栿彩画入手,梳理其纹样类型与构图特征,探讨其典型纹样母题的发展轨迹,以此管窥元官式彩画的面貌。

永乐宫纯阳殿内景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为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亦是元代建筑的代表作。据三清殿、纯阳殿墙壁上的元代画工题记,两殿的壁画分别绘制完成于元泰定二年(1325年)和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2],彩画的绘制时期应距此不远。永乐宫的碑刻题记中有四次明清时期涉及彩画的修缮记录,但对于施工部位语焉不详;1958年至1966年,为退避水利工程,永乐宫遗存建筑进行了整体搬迁,工程除对局部彩画进行修复外,还更换了两根栿材:一为三清殿当心间东四椽栿;二为纯阳殿西山大丁栿(未记载是前丁栿还是后丁栿)。更换时将旧梁栿上的彩画临摹复制在了新栿材上[3]。在现场勘查中,我们未能发现明显的补绘痕迹,亦难凭肉眼辨认彩画新旧,可见20世纪的修缮的确足以“乱真”。此种“以假乱真”的修缮方式虽在文物的“可识别性”方面难免争议,但现存彩画的纹样和色彩在较大程度上保存了元代的风格,仍可看做研究元官式建筑彩画不可替代的珍贵实物。
  笔者将已发表的5张1959年三清殿、纯阳殿梁栿照片[4]与现状进行对比,发现三清殿东次间东四椽栿有明显的构图改动,将原本对称的纹样骨架改为不对称式(图1),剩余四根梁栿在构图和纹样方面均未发现明显差异,而可能存在修缮改动的三清殿当心间东四椽栿和纯阳殿西山两丁栿均未找到修缮前的照片。

图1:永乐宫三清殿东次间东四椽栿旧照[5]现状对比图
  关于彩画原作和补绘的分布情况,今后可进一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检测分析,而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成果,本文首先基于现存彩画实物的现场观察和可见光影像,进行纹样和构图的分析,以作为进一步勘察的基础。

[1] 柴泽俊. 山西永乐宫迁建亲历纪实[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6: 217
[2] 宿白. 永乐宮調查日記——附永乐宫大事年表. 文物[J].1963(08), 56,59
[3] 柴泽俊. 山西永乐宫迁建亲历纪实[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6: 216-217
[4] 山西省文物管理工作委员会,编. 永乐宫[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4:18、37
[5]  山西省文物管理工作委员会,同上: 33

一、永乐宫两殿梁栿彩画的构图段落类型
  两殿现存20处梁栿彩画的构图段落均为“端头-内间-端头”三段模式,根据不同母题的纹样类型和繁简程度又可细分为六种类型(图2)。其中端头约占构件总长的1/4至1/3,内间约占构件总长的1/3至1/2。构图中各部分占比会根据构件的长度有所调整。此外,一部分梁栿在内间正中使用了画框元素,其配置方式与清官式彩画中的“方心”类似(下文暂以“方心”代称)。

图2:三清殿、纯阳殿梁栿彩画类型示意图
A. 端头只有如意头角叶,内间以华文或琐文填充;
B. 端头有如意头角叶和过渡纹样(簟文或华文),内间以华文、琐文或龙凤纹样填充;
C. 端头有如意头角叶和过渡纹样(簟文),内间以华文或琐文填充,有方心;
D. 端头有如意头角叶和过渡纹样(簟文、旋瓣),内间以华文填充,有方心和半柿蒂框;
E. 端头有如意头角叶和过渡纹样(类型难以辨识),内间有填充纹样(似为华文,但保存状况较差,难以确认)无方心和半柿蒂框,构件两端均绘有上昂及散斗;
F.  端头有如意头角叶和过渡纹样(云纹、蕙草纹及罗地龟文),内间以华文填充,有方心,无半柿蒂框,构件两端均绘有上昂及散斗。

图3-1:三清殿梁栿彩画类型分布示意图(各类型图示颜色与图2一致,底图引自《山西永乐宫迁建亲历纪实》[6])

图3-2:纯阳殿梁栿彩画类型分布示意图(各类型图示颜色与图2一致,底图引自《山西永乐宫迁建亲历纪实》[7])
  从各类型分布位置来看,纯阳殿各梁栿的布局遵循轴对称规律,而三清殿由于西次间西四椽栿和当心间东乳栿的出现打破了对称分布的规律,也增加了殿内彩画的层次感。(图3-1, 图3-2)
  此外,笔者选取了与永乐宫梁栿彩画布局线路相近的宋、明、清纹样进行对比(图4),可以明显看出,三清殿西次间西四椽栿已出现了与清官式旋子彩画构图相似的“五大线”。

 
纹样说明:
  a. 《营造法式》合蝉燕尾纹样(北宋)
  b. 永乐宫三清殿西次间西四椽栿彩画(元)
  c. 智化寺藏殿明间天花梁彩画(明)
  d. 北京故宫雅伍墨旋子彩画(清)
图4:旋子彩画“五大线”不同时代对比图(宋代纹样引自《营造法式彩画研究》[8]、明代纹样摹自《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研究》[9]、清代纹样摹自《中国传统建筑装饰》[10])

[6] 柴泽俊. 山西永乐宫迁建亲历纪实[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6: 269.
[7]  柴泽俊. 同上: 275.
[8]  李路珂.《营造法式》彩画研究[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208
[9]  彭梅.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研究[D]. 北方工业大学. 2013:41
[10]  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63

二、永乐宫两殿梁栿彩画构图要素的演进特
1. 方心样式
  使用了方心的11根梁栿均以缘道勾勒方心轮廓,内绘华文或龙凤。方心的布局依构件宽度而定,如纯阳殿各梁栿侧面积均大于三清殿,故方心延展至梁栿两侧面,犹如上裹的包袱将整条梁栿包裹起来(图5-1、图5-2),这种做法未见于《法式》,类似于明代江南包袱彩画及清苏式彩画的“袱子”(包袱),是目前所知木构建筑中最早的“包袱彩画”实例。

图5-1:永乐宫纯阳殿西山后丁栿拼接展开图(郑惠元制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成果,指导老师:李路珂、郑翌骅)

图5-2:永乐宫纯阳殿西山后丁栿展开图上色稿(郑惠元绘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古建筑测绘实习成果,指导老师:李路珂、郑翌骅)
2. 旋瓣样式
  三清殿斗栱彩画,以及三清、纯阳两殿梁栿彩画的端头部分已经出现了明清官式彩画“旋瓣”元素的雏形。永乐宫的旋花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与《法式》的彩画类型进行比较,这类梁栿端头彩画或可看作“如意头角叶”和“海石榴卷瓣”之间的杂交形态,可说是已具备了明清官式彩画“旋子”的雏形(图6),体现了“如意头向旋花过渡从而逐步摆脱写生花的元明北方彩画特征。[11]”

图6:旋子彩画演进过程对比图(图a-b宋代纹样均引自《营造法式彩画研究》[12],图c-d元代纹样摹自永乐宫三清殿当心间东乳栿及内檐枓栱,图e明代纹样摹自《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研究》[13]、图f清代纹样摹自《中国传统建筑装饰》[14])
 
3. 端头样式
  两殿诸梁栿使用的端头纹样骨架可分为三种类型,其构图更像是《法式》[15]的如意头角叶与旋瓣结合的复杂变体。强调差异性是诸梁栿端头纹样的共同特点,旋瓣即使沿相同骨架排列也可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此外,同一梁栿的两端还可配置不同骨架的纹样。这说明了永乐宫两殿梁栿彩画的设计自由度比明清两代更高,彩画构图尚未完全进入模式化阶段。(表1)
  表1:两殿梁栿彩画端头纹样骨架与《法式》如意头角叶纹样的对比表(《法式》纹样引自《营造法式彩画研究》[16])
纹样说明:
  1、《法式》中的两瓣如意头(云头)
  2、三清殿当心间西四椽栿端头
  3、《法式》中的分脚如意头(单卷如意头)
  4、三清殿东次间东四椽栿端头
  5、《法式》中的三瓣如意头(豹脚)
  6、三清殿当心间东乳栿端头
  7、《法式》中的三瓣如意头(剑环)
  8、纯阳殿西山前丁栿端头
  9、《法式》中的三瓣如意头(牙脚)
  10、三清殿东山丁栿端头

[11]  潘谷西 主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4卷)[M].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94
[12] 李路珂.《营造法式》彩画研究[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199,236
[13]  彭梅.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研究[D]. 北方工业大学. 2013:41
[14]  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163
[15]  (宋)李诫. 营造法式. 故宫本(故宫图书馆藏)[M].卷十四
[16]  李路珂.《营造法式》彩画研究[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199

三、永乐宫两殿梁栿彩画与大木结构的关联
1. 尺度的调和

  尺度的调和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通过改变构图重点来减少构件形体对观赏连续性的扰动。(表2)
表2:三清殿、纯阳殿构件截面与彩画构图关系

构件形状 构件位置 截面特征 彩画构图规律
横长矩形截面 三清殿诸梁栿 展开面为纵长矩形,底面占比较大,视觉效果连续性强 因构件截面形状所限,更加注重彩画的纵向构图,尤其是梁栿正下方视角所见部分。
纵长矩形截面 纯阳殿诸梁栿 展开面近方形,底面占比较小,视觉效果连续性较弱 受制于截面形状,更加注重彩画的横向构图,强调构件两侧。
  其二,两殿梁栿彩画均采取了“小旋瓣,多层次”的处理方法,在梁栿上采用多层“旋瓣”,并使其中部分旋瓣单元与斗栱彩画的旋瓣单元尺度相近,以解决梁栿与枓栱这些尺度悬殊的构件之间的过渡,并使彩画构图得以适应构件的长度,也营造出和谐的视觉效果(图7)。

图7:三清殿梁栿、斗栱旋瓣部分正射影像及线稿对比图
2. “仿木构”纹样的引入
  在梁栿彩画中引入“仿木构”纹样是纯阳殿与三清殿在构图段落上最大的区别。各梁栿侧面两端均用缘道绘制了上昂和交互斗(图8),使之与真实的令栱相接以加强纹样与构件的联系,并通过缘道不同色带的烘托使“仿木构”纹样更加立体,造成了戏剧性的视错觉效果。

图8:纯阳殿西山后丁栿东侧“假上昂”和“假交互斗”
四、小结
  永乐宫三清殿、纯阳殿梁栿彩画的特点大致可概括为:
1、对长型构件的分段数量增加,而且段落的数量大致与空间等级成正比;
2、出现明清官式旋子彩画段落格式与旋瓣元素的雏形;
3、纯阳殿彩画出现了目前所知木构建筑中最早的“包袱彩画”构图,并引入“仿木构”纹样,使装饰与结构的关联性更加密切。
  郑翌骅, 李路珂, 席九龙, 2019. 山西永乐宫三清殿、纯阳殿梁栿彩画构图与纹样试析[C]//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 451-454.